近日,杰成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循环产业中心(江苏)项目落户溧阳,计划总投资11.5亿元,建设年处理30万吨新能源汽车退役动力蓄电池循环利用项目。
杰成新能源表示,项目建成后,将为长三角区域上下游客户提供*的整合服务,实现降本增效赋能;为促进整个长三角区域退役动力电池高效循环利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作为电池后循环产业,电池回收产业明显受益动力电池装机规模的增长。根据预测,2025年我国废旧动力电池的市场规模将超过400亿元,退役总量将达到78万吨。
“变废为宝”的动力电池回收行业热度正在不断攀升,随着上游金属原料的价格的上涨,电池回收更是成为解决原料不足、平抑成本波动的重要手段。
目前来看,动力电池的生产原材料来自回收渠道的占比很小,但随着新能源电池回收市场的进一步扩大,来自退役动力电池回收的原材料有望成为未来动力电池材料供应的主要渠道。
伍德麦肯兹预计,2022年通过回收形成的锂化合物供应量预计2.6万吨,2030年回收形成的锂化合物供应量将达到20万吨左右,占到全球锂供给的12%左右。回收带来的庞大资源量更是对上游电池企业乃至锂矿企业产生强大的吸引力。
今年2月,中创新航与厦门金圆合资成立中创新航科技(福建)有限公司,布局电池回收等业务
5月,宝马集团宣布与浙江华友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携手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打造动力电池材料闭环回收与梯次利用的创新合作模式。
8月,天齐卫蓝固锂新材料(深圳)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由天齐创锂与卫蓝新能源共同出资设立,经营范围为电子专用材料销售、电子专用材料研发、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发、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等。
本文转载自长江有色金属网,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及站点所有,如有对您造成影响,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